3种冲洗液在38 ℃手术室医用恒温箱内安全存放时间的探讨 二维码
2261
3种冲洗液在38 ℃手术室医用恒温箱内安全存放时间的探讨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 年 2 月 6 日第 24 卷第 4 期 Chin J Mod Nurs,February 6,2018,Vol.24,No.4 · 415 · 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冲洗液,冲洗液温度过低 易引起患者发生低体温。研究表明,低温冲洗液会导致血 液稀释,血小板和各种凝血因子减少、功能减退,引起凝血功 能异常,同时降低机体免疫反应等[1]。有研究表明,使用恒温 30~35℃的冲洗液冲洗,可以明显减少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变[2]。 冲洗液复温至 37℃可以有效预防低体温的发生,是临床最 简单、最有效的方法。由于各医院手术量大,液体加温又需 要时间,临床常规提前将备用的冲洗液放入恒温箱内,但手 术有临时停台情况发生,加热的液体是继续放置还是取出弃 掉,或取出择期再放置继续加热的问题有待探讨。如果继续 加热存放,有效的安全时长一直无明确规定。冲洗液加温后 在恒温箱中放置多久仍可以保证冲洗液的安全性,一直是手 术室管理者存在争议的话题。为了解冲洗液在加温后不同 存放时间下冲洗液的安全性,中国医科大学附属**医院于 2016 年 3— 12 月在医院检验科的协助下开始进行本研究,选 择 3 种临床较常见且普遍适用的冲洗液,分析冲洗液在加温 38 ℃存放 6 h、7 d、30 d[3]的细菌培养结果、渗透压摩尔浓度、 pH 值、颜色性状及有无异味,为手术室恒温箱冲洗液加热存 放的安全时间提供数据支持。现将结果报道如下。 一、对象与方法 1. 研究对象:选择术中常用的 3 种冲洗液,0.9% 氯化钠 溶液 500 ml(A 类)、袋装等渗液 3 000 ml(B 类)、袋装电切液 3 000 ml(C 类)。样本量计算:根据广义多因素分析设计样本 例数估计,采用 Kendell 准则,先观察 5 个因素与冲洗液安全 性的关系,样本量(n)= 研究因素数量(n)×5~10 倍,即n=50, 考虑数据缺失等原因,再增加 10 个样本量,最终确定每组实 验样本量为 60[4]。 2.方法:(1)冲洗液规格。A类:0.9%氯化钠溶液,500 ml, 玻璃瓶,石家庄四药厂生产;B 类:等渗液(100 ml 等渗液含 氯化钠 900 mg),3 000 ml 袋装,吉安市中才生物科技有限公 司生产;C 类:电切液(100 ml 灌洗液含甘露醇 5 g),3 000 ml 袋装。(2)分组。将室 温下未经加温处理的 A、B、C 3 类冲洗液各 240 袋按随机数 字分为 4 组,每组 60 个。其中 3 组进行加温到 38 ℃后,根据 存放时间设立 6 h、7 d、30 d 组;另一组设为空白对照组,不 进行加温处理。(3)设备。埃尔玛(ERMA)折射仪 :辽宁无 线电七厂组装。恒温箱:福意联公司加温恒温箱。 pH 仪:奥豪斯 STARTER ** Pro-F 实验室 pH 计。 3. 观察指标:本研究探讨冲洗液加温后细菌学、液体的 渗透压摩尔浓度检测、pH 值检测、液体的外观和异味 5 个 因素与冲洗液安全性的关系。(1)细菌学检测:操作人员经 过无菌技术的培训。由同一操作者在温度为 22 ℃、湿度为 40%~60% 的洁净手术间内穿手术室小衣、佩戴帽子口罩和 一次性无菌手套对 3 种冲洗液分别抽取,每次取样有专人在 恒温箱存放的手术间早上**时间内进行,取样时在无菌条 件下 6 h、7 d、30 d 时间点对 3 种液体抽取。冲洗液从医用恒温箱 取出后,按无菌操作打开(除尘、消毒),用无菌注射器抽取出 液体后,将液体倒入培养管中,立即送检(取样时注意无菌操 作)。送至医院检验科,进行细菌学培养,样本是否有细菌生 长以及生长菌落数。检测由**部门进行,更符合细菌学检 测的要求标准。细菌学培养结果阴性为合格。(2)渗透压摩 尔浓度检测:将埃尔玛(ERMA)折射仪进行校准及调光,以 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。将冲洗液用滴管抽取后加数滴试 样于辅助棱镜的毛镜面上,迅速合上辅助棱镜,避免气泡, 以免影响试验。从读数望远镜中读出刻度盘上的折射率数 值。常用的折射仪可读至小数点后的第 4 位。通过临床折 射计图表对照图表得出相应的渗透压摩尔浓度。溶液的渗 透压正常值为 280~320 mOsm/L。(3)pH 值测量:将 pH 值测 量仪进行校准,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。先用蒸馏水清洗 电极,再把电极浸入被测溶液中,读出其pH值。pH值4.5~7.0。 (4)冲洗液外观及有无异味:将样本上下倒置 2 次,然后观察 每个样本透明度、有无浑浊、沉淀物、异味等。操作人员至 少 2 人,减少人为误差。 4. 统计学方法:采用 SPSS 20.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。 pH 值、渗透压摩尔浓度数据用均数 ± 标准差(x±s)表示,组 间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 LSD-t检验,以P< 0.05 为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。 二、结果 1. 细菌学培养结果及外观观察:3 种冲洗液 6 h、7 d、30 d 取样的样品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,且冲洗液外观无明显变 化且无异味,亦无分层、絮凝、沉淀、变色、挂壁现象。符合 冲洗液相关使用标准。 2. 不同存放时间 A 类冲洗液 pH 值和渗透压摩尔浓度 的比较:见表 1。结果显示,加热后 A 类冲洗液(6 h 组、7 d 组、30 d 组)的 pH 值、渗透压摩尔浓度分别高于空白对照 组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< 0.05);但 6 h 组、7 d 组、30 d 组 冲洗液的 pH 值及渗透压摩尔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P> 0.05)。 表1 不同存放时间A 类冲洗液 pH 值和渗透压摩尔浓度的 比较(x±s) 组别 例数 pH 值 渗透压摩尔浓度(mOsm/L) 对照组 60 5.56±0.30 230.93±12.54 加热 6 h 组 60 5.62±0.14 249.33±14.69 加热 7 d 组 60 5.59±0.06 233.27±16.66 加热 30 d 组 60 5.59±0.06 237.72±17.88 F值 35.628 16.553 P值 < 0.001 < 0.001 注:两两比较经 LSD-t检验,A 类加热 6 h、7 d、30 d 组冲洗液 pH 值高于空白对照组(t值分别为 7.73、8.69、8.75;P< 0.05);A 加热 6 h、 7 d、30 d 组冲洗液渗透压摩尔浓度高于空白对照组(t值分别为 6.47、 7.82、2.39;P< 0.05);6 h、7 d、30 d 组冲洗液 pH 值及渗透压摩尔浓 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P> 0.05) · 416 ·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 年 2 月 6 日第 24 卷第 4 期 Chin J Mod Nurs,February 6,2018,Vol.24,No.4 3. 不同存放时间 B 类冲洗液 pH 值和渗透压摩尔浓度的 比较:见表 2。结果显示,加热后 B 类冲洗液(6 h 组、7 d 组、 30 d 组)的 pH 值、渗透压摩尔浓度分别高于空白对照组,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(P< 0.05);但 6 h 组、7 d 组、30 d 组冲洗液 的 pH 值及渗透压摩尔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P> 0.05)。 表2 不同存放时间B 类冲洗液 pH 值和渗透压摩尔浓度的 比较(x±s) 组别 例数 pH 值 渗透压摩尔浓度 (mOsm/L) 对照组 60 6.54±0.11 222.67±8.08 加热 6 h 组 60 6.74±0.09 269.00±15.99 加热 7 d 组 60 6.75±0.09 273.87±31.30 加热 30 d 组 60 6.75±0.10 274.25±27.94 F值 66.344 71.864 P值 < 0.001 < 0.001 注:两两比较经 LSD-t检验,B 类加热 6 h、7 d、30 d 组冲洗液 pH 值高于空白对照组(t值分别为 11.18、11.48、11.86;P< 0.05)。B 类 加热 6 h、7 d、30 d 组冲洗液 pH 值高于空白对照组(t值分别为 11.12、 12,29、12.38;P < 0.05)。6 h、7 d、30 d 组冲洗液 pH 值及渗透压摩 尔浓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P> 0.05) 4. 不同存放时间 C 类冲洗液 pH 值和渗透压摩尔浓度的 比较:见表 3。结果显示,加热后 C 类冲洗液(6 h 组、7 d 组、 30 d 组)的 pH 值、渗透压摩尔浓度分别高于空白对照组,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(P< 0.05);但 6 h 组、7 d 组、30 d 组冲洗液 的 pH 值及渗透压摩尔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P> 0.05)。 表3 不同存放时间 C 类冲洗液 pH 值和渗透压摩尔浓度的 比较(x±s) 组别 例数 pH 值 渗透压摩尔浓度(mOsm/L) 对照组 60 6.80±0.06 291.13±23.50 加热 6 h 组 60 6.85±0.11 318.07±28.03 加热 7 d 组 60 6.85±0.09 337.27±44.12 加热 30 d 组 60 6.84±0.09 326.77±41.91 F值 4.475 18.560 P值 0.004 < 0.001 注:两两比较经 LSD-t检验,C 类加热 6 h、7 d、30 d 组冲洗液 pH 值高于空白对照组(t值分别为 2.94、3.28、2.59;P< 0.05)。C 类加热 6 h、7 d、30 d 组冲洗液 pH 值高于空白对照组(t值分别为 4.16、7.12、 5.50;P< 0.05)。6 h、7 d、30 d 组冲洗液 pH 值及渗透压摩尔浓度之 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P> 0.05) 讨论 加温冲洗液存放时间对细菌的影响。随着存放 时间的延长3种冲洗液各时间点取样的样品细菌培养结果 均为阴性,且冲洗液外观无明显变化且无异味,亦无分层、 絮凝、沉淀、变色、挂壁现象,符合冲洗液相关标准。根据我 们的试验结果,参照其他研究者在加温冲洗液安全存放时间 的研究结果,基本可以确定冲洗液在加温恒温箱保存 30 d 仍 肯保持无菌状态,可以临床使用[4]。 加温冲洗液存放时间对 pH 值的影响。本研究显示,3 种 冲洗液 6 h、7 d、30 d 组加热后 pH 值较空白对照组有所升高。 pH值是水中氢离子活度的负对数,在离子活度极小时,pH值 可以表示为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。其测定 pH 原理基于电化 学中的膜电位和能斯特方程,通过测量参比电极和玻璃电 极间的电位差(电动势)计算出 pH。由能斯特方程可以知道: 温度是影响 pH 值测量的重要原因。当温度升高时,被测溶 液中的离子的扩散速率加快,使其与 pH 电极膜内离子交换 速率也加快,从而随着温度的冲洗液的 pH 值呈现升高的趋 势[5]。此外 pH 值加热后虽然升高,但测量的 pH 值都在正常 范围(4.5~7.0)[5-7]。 加温冲洗液存放时间对渗透压摩尔浓度的影响。3 种冲 洗液 6 h、7 d、30 d 组加热后渗透压摩尔浓度较空白对照组 明显升高。有相关报道表明,在含量相同、pH不同的情况下, 液体渗透压摩尔浓度随 pH 的上升而升高。可见,液体的渗 透压摩尔浓度与pH值密切相关[8]。A类冲洗液空白组、加热 6 h 组、7 d 组、30 d 组渗透压摩尔浓度分别为(230.93±12.54)、 (249.33±14.69)、(237.72±17.88)、(237.72±17.88) mOsm/L, B 类冲洗液空白组、加热 6 h 组、7 d 组、30 d 组渗透压摩尔浓 度 分 别 为(222.67±8.08)、(269.00±15.99)、(273.87±31.30)、 (274.25±27.94) mOsm/L,而规格为 0.9% 氯化钠溶液其溶液 的渗透压厂家的参数为 280~320 mOsm/L。本研究中冲洗液 的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结果对比厂家的参数偏低[8-9]。《中 国药典》虽然对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进行了规定,但未明确 冲洗液必须对渗透压进行控制,故企业多以冲洗液的离子 含量间接控制渗透压,忽视渗透压的实际测量,导致渗透压 摩尔浓度测定结果存在较大差异。根据《中国药典》2005 年 二部[6]附录Ⅸ G,0.45%~2.7% 的氯化钠溶液的渗透压应 在 140~830 mOsmol/kg,人体可承受相当于 0.45%~2.7% 的 氯化钠溶液的渗透压,因此加热后冲洗液的渗透压仍在人 体可承受的渗透压范围内。C 类冲洗液空白组、加热 6 h 组、 7 d组、30 d组渗透压摩尔浓度分别为(291.13±23.49)、(318.07± 28.03)、(337.27±44.12)、(326.77±41.90)mOsm/L,而规格为3 000 ml: 150 g 的甘露醇注射液,其溶液的渗透压为 275 mOsm/L(人体 血浆渗透压为280~320 mOsm/L)。在本试验中测得的试验组 渗透压摩尔浓度结果较高。我们根据《中国药典》对冲洗液 的定义来看冲洗液指用于冲洗开放性伤口或腔体的无菌溶 液。所以手术冲洗以保持手术视野清晰的规格为 3 000 ml: 150 g 的甘露醇注射液显然更符合冲洗液的定义。笔者认为 规格为 3 000ml:150 g 的甘露醇注射液作为手术冲洗液使用, 即使渗透压较标准高,但是临床应用仍是安全的。此外 5% 甘露醇溶液为等渗液体,即便有少量经创口吸收入血也不 经过肝脏代谢,大部分经肾小球滤过排出,以原型从尿中迅 速排除,再加上经尿道手术冲洗液在患者体内停留时间很 短,加温后冲洗液渗透压即使略有升高,临床上亦可安全使 用。再者,《中国药典》2010 年版附录 IXG 对渗透压的测定 采用冰点下降法,由于实验条件受限,我们并没有该仪器设 备,所以本实验对于渗透压摩尔浓度的测量采用的是折射率 测量,再根据对比表格转化为渗透压摩尔浓度,此方法可能 存在人为误差,同时由于样本量也不足,也是实验结果渗透 压升高的原因之一。 目前由于每日手术情况不同使用的加温液体量亦无法 准确预知,剩余的加温液体是取出弃掉还是取出择期再次 放入加温待用一直是手术室管理者关注的问题。多数医院 采取每天会定期补充待加温液体并且存放于恒温箱内,剩余 的加温液体不取出,但安全放置时间没有统一标准。该研究 表明手术室护士工作涉及存放大量的加温液体,如果签署 加温日期和时间,确定 30 d 的安全存放时间就不会出现加温 冲洗液未用被废弃的现象。同时常规检查加温存放液体是 否超过规定时长,就可以达到节约成本,避免浪费,亦减少 手术室护士工作量的目的,为麻醉中手术患者低体温预防 提供切实有效安全的措施。本文通过温度调节 pH 值和渗透 压,研究 pH 值和渗透压对电切液的影响。根据我们的研究 结果,参照其他研究者在冲洗液上的研究结果[9],认为冲洗 液加热 30 d 内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、外观无变化,pH 值和渗 透压摩尔浓度是安全的,冲洗液可以进行临床使用。但是, 加温 30 d 以上的冲洗液是否安全尚有待继续研究。《中国药 典》2010 年版附录 IXG 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,该方法对渗 透压的测定采用冰点下降法,但该仪器国内普及率低,故本 实验对于渗透压摩尔浓度的测量采用的是折射率测量再转 化为渗透压摩尔浓度的方法,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。在今后 的研究中,希望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冰点降低法再次 验证。 利益冲突 文章所有作者共同认可文章无相关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 构思与设计为李莉,文献调研与整理为刘静云,研 究实施、数据收集、数据分析与解释、论文撰写、审校为李莉、刘 静云 参 考 文 献 [1] 刘玉杰,胡建刚 . 泌尿外科微创腔镜手术灌洗液的吸收对患 者血液生物化学的影响与麻醉管理[J]。 上海医学,2016,39 (10):634-637. [2] 徐琦。经尿道前列腺术灌洗液温度对患者体温及凝血功能 的影响[J]。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,2017,2(2):172-175. DOI: 10.3969/j.issn.2096-2479.2017.02.123. [3] 韦欣,刘佳,陈菀菁,等 . 医用生理盐水加热 31d 后细菌培 养结果安全性分析[J]。 护士进修杂志,2011,26(21):1990- 1991. DOI:10.3969/j.issn.1002-6975.2011.21.032. [4] 陈彬。 医学多因素分析设计样本例数估算——多因素分析设 计样本例数综合估算法[J]。 伤害医学(电子版),2012,1(4): 58-60. DOI:10.3868/j.issn.2095-1566.2012.04.012. Chen B. Sample size methodology for multivariate analysis—— synthetic estimate method for sample size in multivariate analysis [J]。 Injury Medicine,2012,1(4):58-60. [5] 王桂平,占欢平,谢琴红 . 测量温度对 pH 值的影响[J]。 中国 纤检,2014(6):68-70. DOI:10.14162/j.cnki.11-4772. Wang GP, Zhan HP, Xie QH. The influence of measuring temperature on pH value[J]。 China Fiber Inspection,2014(6): 68-70. [6] **药典委员会。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:2015 年版[M]。 北京: 化学工业出版社,2015:125. [7] 单君,吴娟,施春华,等 . 静脉营养液输注不同时段 pH 值 得变化[J]。 护理研究,2013,27(4):339-340. DOI:10.3969/ j.jssn.1009-6493.2013.04.024. Shan J, Wu J, Shi CH, et al. Chang of pH value in different time periods of parenteral nutrition infusion[J]。 Chinese Nursing Research,2013,27(4):339-340. [8] 楼陆军,罗洁霞,高云 . 0.9% 氯化钠注射液渗透压摩尔浓度 测定的影响因素分析[J]。 中国药业,2014,23(1):30-31. Lou LJ, Luo JX, Gao Y. Influencing factors of osmotic pressure molar concentration assay of 0.9%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 [J]。 China Pharmaceuticals,2014,23(1):30-31. [9] 王波,李斌,孙吉令 . 六种静脉输液品种渗透压摩尔浓度考 察结果分析[J]中国药品标准,2010,11(5):351-354. DOI: 10.3969/j.issn.1009-3656.2010.05.012. Wang B, Li B, Sun JL. Analysis about results on Osmolality og six species intravenous transfusions[J]。 Drug Standards of China,2010,11(5):351-354. (收稿日期:2017-04-03) (本文编辑:高丛菊) 《中华现代护理杂志》投稿请采用远程稿件管理系统 据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统一管理的要求,《中华现代护理杂志》已采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远程稿件管理系统,这也 是本刊收稿的**方式。该系统根据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稿件处理流程、编辑加工规范、审稿制度、管理规范等业务 需求设计,功能更完善。作者投稿请登录本刊网址 点击“投稿与审稿”进入中华医学会门户网站 “业务中心”,在该页面上有“投稿作者操作说明下载”,可按照其具体要求进行操作。投稿过程若仍有问题,也可咨询 【此为摘抄,如有涉权,请及时于作者联系】
|